- · 中国水产学会关于《海洋牧场增殖技术规范》和《海洋牧场渔业资源采捕规范》团体标准的公示[01/06]
- · 中国水产学会秘书处恭祝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会员新年快乐![12/31]
- · 2020年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分会学术年会在湛江召开[12/22]
- · 11月水产品市场价格监测简报[12/15]
- · 中国水产种业质量提升高峰论坛成功举办[12/09]
- · 2020年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行为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大连召开[12/01]
- · 2020中国水产学会渔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推进渔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集中研讨活动在广东湛江举办[12/01]
- · 2020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年会暨第三届丝路国家水产养殖国际论坛成功举办[12/01]
牙鲆“鲆优2号”不同养殖地点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作者:李仰真 杨英明 刘洋 卢昇 吴垚磊 赵玉柱 马腾 程向明 程佳禹 陈松林
关键词: 牙鲆; “鲆优2号”; 生长; 存活; 遗传参数;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摘要: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 (<0.7)和0.82 (>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上一篇:金乌贼纳精囊组织结构及其精子的储存和利用
下一篇:鞍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杂交后代早期发育及正反交后代生长特性